精心呵护文物 典守中华文脉

2022/12/5 17:14: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萧 苏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持续展出的“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以精心修复过的妇好墓司丂母斝、庚儿鼎等一级文物“领衔”,将史料档案、文物原件、复制品、标本、修复工具、仪器设备等各类实物有机结合,再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年来关于青铜器、书画、文献等文物的修复、复制技艺及其成果,各个时期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进步,精彩的展示、专业的表达、生动的科普,吸引了各界观众。

  这只是我国文保行业典守文脉、守护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有力改善,“十三五”期间完成6.2万件(套)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但同时应看到,目前我国文物工作尚处于抢救性保护阶段,需要修复的馆藏文物数量不小,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缺口较大、人才断层等问题亟待解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修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人才兴业。文物修复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文博行业热点之一。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让文物修复这一“冷门”行业进入公众视野。“修旧如旧”“最少干预”……文物修复,离不开能工巧匠和有知识储备、学术背景、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2021年10月,我国文物行业首个职业技能标准《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颁布,为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今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在交叉学科门类中增设“文物”专业学位类别,为文物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学科专业支撑。种种政策利好,将进一步夯实文保事业发展根基。

  科技赋能。现代科技的应用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手段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近年来,我国文物工作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深化,“科技含量”显著提升。例如,古代壁画保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等领域技术水平进入国际第一梯队,碳十四测年、DNA分析等实验室考古技术填补多项学术空白,馆藏文物智能展柜等专有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透过这次展览,观众看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推进文物保护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强化预防性保护、改善文物保存环境,依托“智慧国博”逐步实现文物保护智能化的努力和阶段性成果。

  文物修复,事关中华文脉更好地赓续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修复师,如同“文物医生”,精心呵护文物,择一事、终一生,于平凡之中彰显“工匠精神”,值得全社会尊重。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