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将建成20个国家及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

2021/3/3 11:56:41   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金珊

  3月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山东考古成果丰硕,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擦亮“海岱考古”品牌,进一步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物资源丰富,有不可移动文物3.35万处,其中地下文物占一半多。山东考古自1928年吴金鼎先生发现城子崖遗址以来,走过了93年的历程。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山东文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文物利用活力不断焕发,文物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工作637项,考古勘探面积0.7亿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25.7万平方米。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等22个项目19次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等5个项目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考古中国”项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陶汉墓保护等大遗址保护工程顺利推进。文物工作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彰显,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1180处,其中建成景区并开放620处,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东省文旅厅副厅长王廷琦介绍,山东省博物馆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三五”始末相对比,全省已注册各级各类各所有制博物馆从352家增长到603家,增长71%。其中非国有博物馆从135家增长到361家,增长167%。全省一二三级博物馆从42家增长到127家,增长202%,现有一级博物馆18个,二级45个,三级64个。“十三五”末,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531家,占博物馆总数的88%,比“十二五”末增长84%。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8千万人次,比“十二五”末增长33%。投入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8.8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129%。

  山东将以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为动力,着力实现山东考古“三个新突破”:

  紧紧围绕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在考古课题研究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海岱考古”课题研究计划,重点开展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齐鲁文化考古学研究等“考古中国”课题,定陶汉墓保护等重大课题研究;实施焦家遗址、岗上遗址等主动性考古项目,完善山东史前文化谱系,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围绕“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援外考古等,加强国内外考古研究的合作交流,提升山东考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紧紧围绕加强考古成果的挖掘和阐释,在提升考古社会影响力上实现新突破。首先是创新机制,发挥考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做好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考古工作;开展高铁、高速公路、水利等重大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做到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双赢;开展齐故城、鲁故城、城子崖、大汶口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大遗址保护,每两年由省政府公布一批对外开放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到2025年建成20个国家及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其次让考古工作走出“象牙塔”、走近公众。实施考古成果转化工程,出版考古科普丛书,制作重大考古发现数字化宣传片;加强考古宣传,充分利用展览、讲座、多媒体、自媒体等,宣传考古成果和新时代考古精神;打好“公众考古”品牌,让考古遗址成为集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知识传播为一体的社会教育基地。

  紧紧围绕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加强考古工作管理上实现新突破。首先是实施“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落实土地储备入库考古前置政策,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推动落实开发区、工业园区区域性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发挥考古在建设项目策划生成阶段中的作用;编制实施全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将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全部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其次,强化文物机构队伍建设。推动文物大市、大县成立文物机构或考古、文保专业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物法规政策和执法监管机制更加健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投入机制更加完善,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再次是加强考古和文保能力建设。省文物保护科研修复工场今年将投入使用,将以此为契机,筹建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和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利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和研究视角对考古成果进行阐释和保护。推进现代科技手段在考古测绘、信息采集、考古发掘、现场保护方面的运用,实现山东省文物装备应用突破。

  关于“十四五”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山东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强市、县、乡博物馆建设,完善优化博物馆体系,争取“十四五”末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1000座,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二是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实施“博物馆活态展示工程”,实现全省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3500个以上,实施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年接待观众1亿人次以上。三是运用新科技,建成全省文物保护修复网络体系、保存环境监测平台及健康评测体系“两大体系”,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云展览”。四是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程,推进考古机构依法向博物馆移交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推进文物保护水平再上新台阶。拉长博物馆链条,发展“类博物馆”,推动老百姓身边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五是深入推进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建设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规范治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扩大公众参与,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 

编辑:牛梦圆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