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油沟:助推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2020/11/16 16:01:09   来源:中国旅游报    

  压油沟田园综合体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毗邻临枣高速,紧靠兰陵县城,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项目规划总面积3460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实施,共涵盖苍山街道、车辋镇、大仲村镇三3个乡镇14个村。其中一期投资4.5亿元,建设过程中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布局、适度开发”的原则,对以压油沟村为核心的5000亩山地进行保护性开发。

  

 

  项目的核心压油沟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是典型的北方古村落,既是山东省定扶贫重点村,也是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依托此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压油沟项目规划建设居旅相宜的田园式大景区,形成集古树名木、农事体验、文明传承、历史教育、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特色民宿、度假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在这里,既有秀丽的田园风光,也有淳朴的乡土民情,是一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自2017年7月1日开放运营以来,压油沟先后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余万人次,并荣获“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旅游服务品牌”“临沂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殊荣。值得一提的是,压油沟项目坚持“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彻底改变了压油沟村贫穷落后的局面,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动、乡村旅游扶贫、文农旅融合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2020年入选“山东省文化旅游扶贫典型案例”及“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成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聚焦“三农”有成效

  

 

  近年来,景区的发展始终聚焦“三农”,着力打造现代化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改善村居环境和居住条件,实施金融和产业项目帮扶,让农民摘掉贫穷帽子,让农村旧貌换新颜,让农业发展产业化。如今的压油沟,群众年人均收入已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万元以上。

  

 

  农商文旅大融合,农民致富有盼头。曾经的压油沟村因山区地理限制,虽然风景秀美,但村落发展缓慢,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借助地理优势,保留山区村居,将压油沟村及周边统一改造,升级改建成兰陵县压油沟田园综合体,小山村变成了涵盖自然景观、农事体验、传统工艺和休闲养生的综合性体验基地。依托“三加”(农业+旅游+文化)规划,助推乡村振兴,通过丰年大会等大型活动,晒丰收喜悦、赶热闹年集、赏经典民俗、展致富成果,形成了农商文旅的大融合,穷山村换了新颜,让农民致富有了盼头。

  

 

  新产新业大融合,农村进步有看头。压油沟田园综合体内的小东山村,昔日村容村貌脏乱差,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随着一村一业的扶持发展,大力发展盆景产业,形成了家家做盆景、家家摆盆景、家家卖盆景的新格局。小东山村摇身一变成了综合性盆景产业园区,村容村貌有了改观,被前来旅游的游客亲切地称为“最美盆景村”。穷山村变了样,农村的进步大有看头。

  产业兴旺大融合,农业发展有奔头。压油沟立足“农”字,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为主导,按照“三一原则”(即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整合兰湖周边资源,发展创新型生态农业,着力构建乡村田园综合体。目前景区已建成盆景产业园、生态蔬菜园、牡丹园和菊花生产基地等多种功能片区,正不断加强培育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同时将生态种植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业生产体系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不断规范的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品牌强农、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让农业发展有了奔头。

  文旅扶贫结硕果

  

 

  昔日的压油沟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产业,产业基础薄弱、类型单一,且村里外出务工的比例逐年提高,不少贫困家庭缺乏健康劳动力。多数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该地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的特色效益产业,脱贫致富难度很大。

  在上级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兰陵县城投开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资开发建设,压油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扶贫路径。

  

 

  首先是土地(荒山、耕地、丘陵)流转分红,让村中每户每人都有稳定持续的收入;其次是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吸纳本地贫困人员及子女和周边群众就业,安排到环卫、安保、酒店、建筑、绿化等岗位,使农民变为拿工资的工人或职业农民;第三是给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提供经营场所,开展各种小吃、手工艺品制作和土特产售卖,增加收入;还有就是贫困户拿出自己破旧的老房子(多为危房)作为固定资产入股公司,公司统一修葺装修后,作为乡村记忆的载体面向游客,真正实现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

  为了让村民无后顾之忧,开发方投资1200万元建设安置楼房80套,将压油沟村76户群众全部进行搬迁安置,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景区建设上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路,优先安排本地劳动力,吸纳贫困人员及子女就业。当地农民短期务工高峰时达到500人次,人均月工资达2600元以上。结合企业帮扶,村里每年拿出14万元为压油沟村每位村民购买500元的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医疗保险,每月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价值60元的物资,全村实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生活保障。

  除此之外,当地利用富民生产贷、致富带头人贷等金融扶贫政策和旅游扶贫专项资金进一步强化帮扶成效。其中,山东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140万元用于部分设施建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在保证压油沟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基础上租赁给景区使用,运行后景区每年拿出固定收益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现金收入,既发挥了扶贫资金的聚集优势,也保证了扶贫资产的长期收益。

  通过以上的扶贫组合拳,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每年都有了较为可喜的收入。2016年至2017年,压油沟村土地、水库、山地的流转费用,扶贫产业项目以及旅游扶贫收益数十万元,给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压油沟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扶贫示范村;通过“公司+农户”运营模式,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不仅让当地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改变了农民固有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促使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转变。

  “造血扶贫”前景广

  

 

  近年来,随着景区开发的不断深入,压油沟田园综合体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加大,不仅获得多项荣誉,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面对已有的成绩,压油沟的建设者们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思索进一步创新发展让贫困户增收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实施“景区(点)帮村、旅游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的战略,以“造血式”扶贫为当地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是实施旅游景区带动贫困村脱贫策略,鼓励并撬动贫困村村民积极参与景区开发建设与管理运营,提升改造压油沟乡村旅游度假区;二是实施旅游能人带动贫困户脱贫策略,鼓励更多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办经营实体,引导一批群众开展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和农家旅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三是实施“合作社+农户”脱贫策略,成立合作社,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或租赁贫困户的部分果园、鱼塘、山林、土地等生产资源作价参股,通过资源入股、投工投劳等运作模式带动创收扶贫;四是实施“公司+农户”脱贫策略,通过公司开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以压油沟村为中心,辐射周边3个乡镇14个村庄参与旅游开发;五是实施旅游商品研发特色扶贫战略,充分挖掘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手工技艺,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竹木等资源,发展旅游食品和旅游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发挥造血功能。

  

 

  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引进和培育20多家深加工专业合作社和企业进驻项目区,形成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业服务的经营户270多家。可带动1200多人就业,带动贫困户248户、贫困人口396人实现脱贫,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5万元,达到3万元,努力实现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民居变民宿,通过旅游扶贫,把压油沟村打造成富裕的小山村,把压油沟田园综合体打造成助推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