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长尾效应:参赛国旅游、体育旅游渐火

2018/7/18 10:11:04   来源:人民网    

  2018俄罗斯世界杯已经大幕落下,法国战胜克罗地亚捧杯为世界杯赛程画上了句号。不过记者从各家旅游机构了解到,虽然绿荫场上的激情归于平静,但“世界杯长尾效应”在旅游市场中仍在持续发酵,赴各参赛国旅游以及体育旅游都随着本届世界杯逐渐火爆起来。

  世界杯后俄罗斯热度不减

  根据携程旅行网和Skyscanner天巡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世界各地赴俄观赛的球迷将近60万,分别来自83个国家。其中,到现场观赛的中国球迷达到4万人,是上一届世界杯的10倍,赴俄游客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数都会途经或在莫斯科观赛旅行。“不少人在观赛的同时,趁机在当地旅行。不过,还有很多游客选择在世界杯结束后前往俄罗斯旅游,这时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的酒店价格大幅回落,且房源不再那么紧张。”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说。而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届世界杯落幕后,俄罗斯旅游热度不减,7月中旬至8月底期间赴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三倍。

  同时,记者从北京首都航空了解到,杭州=莫斯科直飞航线将于7月31日首航,该航线将由空客A330宽体客机执飞,每周三班,周二、四、六出发。数据显示,近年来,俄罗斯逐渐成为中国旅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中国赴俄旅客数量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一,今年第一季度赴俄中国旅客数量达21.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8%。北京首都航空方面表示,随着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举办,赴俄旅游的热度也会持续增加。北京首都航空目前已于2017年7月开通青岛=莫斯科航线,时隔一年之后再度开通杭州=莫斯科航线,这将为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游客互访中提供更多的便利与支持。

  克罗地亚等参赛国引发游客兴趣

  此次世界杯上,“格子军团”克罗地亚队虽然与世界杯桂冠失之交臂,但亚军已经是史无前例的成绩。旅行社人士表示,今年世界杯上不少传统强队纷纷爆冷,而一些有着优异表现的“小众”参赛国则吸引了游客的兴趣。

  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克罗地亚酒店的搜索量比上月同期增长了近300%。来自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平台上冰岛、墨西哥、克罗地亚等关键字产品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300%以上。同程旅游方面则表示,涵盖克罗地亚的“巴尔干半岛游”受到签证简化、航班增加等利好,正在成为欧洲的新锐旅游热地。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已进入暑期旅游高峰期,部分航线会有涨幅,尤其是暑期中的临近周末以及周末的航班。同程国际机票方面对此表示,建议游客可以多研究中转航班方案,中转航班选择好了,常常能节省出很多成本。比如以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引发的“巴黎热”,7月20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巴黎,直飞到戴高乐机场的基本都要7000元以上,如果是从德黑兰中转并经停伊玛姆科梅尼国际机场,只需要3500元左右,单机票成本就减少了一半。同样,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转香港到戴高乐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转莫斯科到戴高乐机场等多条转机线路价格均比直飞便宜不少。

  驴妈妈集团助理总裁兼出境事业部总经理邹庆龄表示,“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世界杯本身就是一个各国展示自己文化风貌的舞台。一些非热门的国家通过自己球队球场上的亮眼表现,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和关注到他们球场以外的文化和旅游,这其实也是一种旅游推广。加上媒体、自媒体网络的发达,旅游大号也会借热点创作相关的攻略内容,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搜索热度。”

  将有效带动体育旅游发展

  俄罗斯世界杯,中国市场消费门票超过4万张,这也引发了业内对体育旅游的新一轮热议。携程旅游专家表示,世界杯让全球认识法国、克罗地亚。更大规模的旅游需求,正在暗中发酵。同时按世界杯激发的旅游需求来看,“旅游+体育”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凯撒旅游方面则表示,中国的体育旅游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游客日益高涨的观赛热情,坚定了旅游企业向体育产业纵深端发力的信心。

  数据显示,全球体育旅游业的年增速是14%至15%,在中国,这一数值高达30%至40%;发达国家的体育旅游业务占到旅游业的25%,在中国,这一数值只有5%。可见,体育旅游是一个增长非常快的市场,中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天花板还很高。

  “世界杯和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对东道国的入境游将起到明显拉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世界杯对体育旅游的增长性带动效应不是立竿见影的,通常存在滞后性。”凯撒旅游负责人表示,要想不错过中国体育旅游市场的红利,企业能否拥有顶级体育赛事IP资源、能否掌控足够丰富的目的地旅游资源、能否有专业的体育旅游产品研发和运营团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此外,邹庆龄也表示,世界杯赛事带来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关注,但真正转换成旅游产品购买的数量还是有限。旅行社方面还是要在相关目的地旅游产品方面精选、优选,同时提升服务,这样才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出游体验。

编辑:李傲然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